首页>机制活动>协调人会议>会议发言

智利驻华大使乌尔塔多

发布日期: 2023-02-15来源: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 【字体: 打印 关闭本页

  中国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先生,

  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徐爱先生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水鸟真美女生:

  首先,我要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邀请我代表我国参加这次会议,我国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一带一路”合作的首批签署国之一。国家协调员和国所有与应急准备和管理有关的当局通过我转达亲切的问候,不幸的是,这些当局目前正全力扑灭过去两周影响智利南部的森林火灾这一紧急情况已成为我国本世纪遭受的最大灾难,特别是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影响了许多村庄。我还要就土耳其和叙利亚遭受的地震再次向他们表示慰问。

  智利是最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我们的领土非常靠近纳斯卡板块、南美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交汇的地带。在我们的整个历史中,我们经历了许多自然或人为事故灾难,如森林火灾,对我们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人民人身安全,甚至造成了不小的生命损失。

  但是,智利从每一场悲剧中都变得更有韧性,从每一次紧急情况中,我们都吸取了教训。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常经历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向我们表明,必须继续提高我们的能力,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战略,我们的工具,以便能够全面处理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和影响。

  在我们遭受的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中,都得到了友好国家的宝贵国际合作。我们知道获得迅速、及时和有效援助的必要性,我们也在需要时提供了援助,并应其他国家的邀请进行了合作。我们一直愿意分享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特别是在我们的地震文化中所积累的知识

  自然灾害管理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顺畅的交流与富有成果的合作。智利和中国最近在题为“预警、风险监测和应急通信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机会”的虚拟研讨会上交流了围绕预警、风险监测和应急通信机制开展合作的经验和机会,该活动由智利内政和公共安全部与中国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联合举办。

  两国于2020年4月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启动了一项合作计划,旨在预防和减轻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提升社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合作是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的框架内进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于2021年12月3日以虚拟方式举行。为了落实这一共识,去年8月25日以虚拟方式举办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灾害管理合作部长论坛。来自拉共体22个成员国的应急管理部门代表出席论坛并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启动中拉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我们希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伙伴,在这一背景下将深化灾害防治合作。“一带一路”成员国会从广泛受益,这样灾害就不会改变连接许多国家和大陆的货物和商品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灾害管理应通过新计划在准备、响应和恢复中得到优先考虑。

  我们必须更好地研究如何协调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的援助,以应对灾害、地震、洪水和其他自然人为灾害。这应该侧重于成员国之间的制度关系。

  在灾害管理中对这种联系有一个更协调的概念,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人数,有助于更好地做好准备。过去几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痛苦和戏剧性的例子,说明像“一带一路”这样的面向全球的战略可能会遇到连通性差距。 当陆地或海上航线因自然灾害而中断时,供应链就会崩溃,对全球连接的渴望就会成为一种幻想。

  “一带一路”的项目还应侧重于建立灾害响应协调中心,以便实现更好的协作和信息共享“一带一路”解决环境问题,特别关注气候变化,以促进成员国的韧性建设,无论其发展水平如何,也无论其政治意识形态如何。

  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压倒性自然灾害(我们正在目睹叙利亚和土耳其的毁灭性地震,智利的特大火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构成了巨大挑战。在这一框架内,国际议程应处理与区域合作框架内的灾害风险评估和减少有关的问题,并提出可能适合个别国家及其区域的预警、预防和控制措施。

  当前,科学技术在公共安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应成为分享这些科学进步的加速器。应增加多种威胁预警系统的可用性,并加强国家保护网络,采用简单和低成本的技术;机制当然是参与性的,并考虑到人口的社会和文化变量。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机构,具备采取行动的能力和敏捷性以及更强运营能力。我们需要将风险和灾害管理视为灾难发生时不会启动东西;我们需要在预防和长期准备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以便所有国家实体、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公民本身也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必须做些什么。

  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将在这方面采取越来越安全和具体的步骤,制定一项国际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