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经济以资源、材料和产品的循环流动与高效(再)利用为核心,能够延长产品和材料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在这一经济模式转型过程中,工人的安全健康也受到了相应影响,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欧盟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在《循环经济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过程和主要发现》中,明确了循环经济场景下的各类风险挑战,具体可分为五大类:
物理危害。海上化石燃料设施拆除工作风险较高,一方面设施结构完整性可能已受损,另一方面易受恶劣天气条件影响;旧发电厂停运过程中涉及大量人工操作,且部分工作设施的信息记录可能不完备,进一步放大了安全隐患。
化学危害。建筑翻修过程中,空气中的石棉、合成矿物纤维、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带来较高化学风险,若翻修以材料回收利用为目的,风险会更为严重;旧发电厂停运时,也可能出现石棉、人造纤维释放,以及有毒物质、热稳定性差的材料剧烈分解等化学风险;此外,若在引入纳米材料前未充分研究其特殊风险,还会产生新的化学安全隐患。
生物危害。生物技术因进入门槛较低,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进而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构成威胁。
人体工程学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远程工作的普及,部分员工在家工作时可能使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的设备;同时,回收行业中人体工程学相关问题也日益普遍,给工人身体带来潜在伤害。
社会心理问题。远程工作的增加使得员工面临更高水平的压力与焦虑;而部分地区为向循环经济过渡,可能会削减社会服务预算,这一举措也会引发相应的社会安全压力,间接影响工人的心理状态。
针对上述职业安全健康危害与问题,《循环经济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过程和主要发现》强调需采取积极主动的综合治理和行业方法,制定多维度政策与举措,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政策与资助举措。该举措涉及欧洲委员会、欧盟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国家主管机构、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一是在制定欧洲绿色协议、减排 55% 一揽子计划等相关政策时,重点纳入职业安全健康考量,例如在欧洲绿色协议框架下的化学品可持续战略等采购标准中,明确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措施;二是针对职业安全健康薄弱环节制定欧盟统一标准,实施有效的跨行业分类管理;三是为受循环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领域提供职业安全健康过渡资金,并搭建企业与机构团体之间的资金支持网络;四是在循环经济与行业政策制定初期就融入职业安全健康考虑因素,更精准地预测工作变化带来的风险。
促进合作与沟通。参与主体包括欧盟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国家主管机构、行业(协会)、工人代表和组织。一是采用前瞻性或预测性方法,加强关键机构间的联系,推动欧盟各国和各地区采用统一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二是深化跨部门对话与合作,建立欧盟范围内跨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认证体系与标准,促进研究成果、最佳实践等信息的高效沟通与分享;三是围绕循环经济过渡经验,搭建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网,简化沟通流程,推动欧盟范围内培训计划与标准的衔接统一;四是在循环经济重点行业举办各类活动,提升行业内对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视程度。
定制解决方案。参与部门涵盖欧洲委员会、欧盟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等欧盟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工人代表和组织、教育提供者。一是大力支持再培训与终身学习,结合企业最新需求,与欧盟机构密切合作开发定制化培训项目;二是确保教育与再教育机会贴合社会实际情况,内容涵盖技能培训与工作安全计划等,同时增加经费投入,强化对个体工作场所的监督与管控;三是新兴绿色工作应充分尊重工会的代表性与谈判权,在新的气候战略中明确纳入劳工标准与社会权利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