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际机构>联合国减灾办信息服务网站

天空之眼:中国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提升全球环境监测与灾害应对能力

发布日期: 2024-06-17来源:泰勒佛朗西斯 【字体: 打印 关闭本页

  中国对地观测系统(EO)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成为支持各种全球应用的复杂卫星网络。这系统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新技术对系统能力的提升,有望取得更大 

  中国的对地观测之旅始于197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随后在1975年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从那时起,中国研发出综合对地观测体系,重点是和平利用、科学创新、经济贡献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这套系统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包括气象、海洋和陆地观测卫星系列。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对地观测系统、任务、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综述。这篇论文由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主导,概述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对地观测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篇论文仔细追溯中国对地观测系统的演变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阶段到目前作为遥感领域全球领导者的地位。这个计划最初以气象卫星为,后来扩展到包括气象、海洋和陆地观测在内的各种卫星系列。 

  近期将200多颗卫星整合到中国的对地观测网络中,巩固了这套系统实时全球监和数据收集能力。这个用途广泛的网络利用一系列遥感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高光谱成像和红外传感器,为不同行业提供宝贵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突出了从实验应用到运营服务的转型,强调私营企业在卫星数据商业化中的积极作用。这种转变不仅推动技术进步,而且使对地观测系统的应用多样化。 

  武汉大学的李德仁教授指出:“中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不仅是一项技术成就,而且是我们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环境监测与灾害管理合作的基石。” 

  对地观测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从通过精确的天气数据改善农业实践,协助灾害应对战略,到加强城市规划过程。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对提高中国全球环境监测和灾害应对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