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际机构>国际移民组织

一年后:现金计划帮助叙利亚地震灾民重新站起来

发布日期: 2024-10-15来源:国际移民组织 【字体: 打印 关闭本页

  叙利亚/土耳其——自十多年前叙利亚战争以来,阿比尔和数百万叙利亚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去年的地震又摧毁了仅存的家园。
  在拉姆哈姆丹遭受猛烈的轰炸侵袭之际,阿比尔和丈夫以及6个孩子被迫逃离了家园。与其他许多在叙利亚境内流离失所的家庭相似,她和丈夫很快失业了。阿比尔是一名理发师,她不得不关闭自己的理发店,最终他们选择投身于农业劳动,尽管收入微薄,但一家人总算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了,然而,这一宁静的生活状态在2023年2月6日遭到了打破。
  “第一次地震发生时,我立即叫醒了家人,我们迅速跑到户外。当时下着大雨,电闪雷鸣,”阿比尔回忆着这段经历,描述着那个悲壮与惊恐的清晨,“我们被迫在户外逗留了很长时间,因为家里的房屋遭到了严重破坏,墙体出现了多处裂缝,我们深感不安,唯恐屋顶随时可能坍塌危及生命。”
  地震后需求猛增
  去年2月发生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破坏,导致叙利亚地区至少8,400人遇难,约290万人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
  十多年来,叙利亚饱受冲突之苦,导致该国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生计无着。如今,阿比尔身处叙利亚西北部众多难民营之一,对于如何重新开始生活感到迷茫与无助。然而,在得知国际移民组织(IOM)所支持的以工代赈项目后,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该项目旨在为当地受灾民众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助力他们重新生活。阿比尔听闻该项目通过采摘橄榄的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收入机会,便积极报名并最终得以入选。在为期20天的活动中,她每日能够获得6美元的报酬。如今,阿比尔已顺利完成两轮活动,并表示该项目为她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收益,也让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满足部分叙利亚家庭需求
  尽管该项目无法完全解决阿比尔和其他参与者所遭遇的所有困境,但这无疑为他们带来了一线喘息之机。众多参与者因战乱或灾难失去了家园,此项目在寒冬之际为他们提供了实质性的援助,帮助他们购买食物、生活用品及取暖材料,以应对严酷的环境。2023年,国际移民组织积极实施了以工代赈的举措,为2,652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旨在通过清除废墟、清洁环境、修复道路及公共设施等行动,促进社区的重建与恢复工作。
  现金券:生命线
  马哈茂德也曾历经类似的困境。2011年,他无奈舍弃了位于哈马北部乡村的农场生意,辗转于多个地方,最终在靠近土耳其边境的一处营地安定下来。但他和家人始终心怀忧虑,唯恐再度遭遇流离失所之苦。然而,命运多舛,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地震发生时,马哈茂德正忙于工作,他历经数小时试图与家人取得联系,却最终得知噩耗:他的两个女儿、母亲以及哥哥,均不幸被掩埋在废墟下。而他的哥哥,身为一名药剂师,其收入是支撑家庭日常开销的支柱。哥哥的离世,无疑使这家人的生活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
  后来马哈茂德有幸受益于国际移民组织所资助的电子代金券项目,该项目为受助者发放特定卡片,以便在指定的供应商处选购所需物资。他表示:“我们能够购买价值75美元的食品及清洁用品等各类物资,这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生活压力。”
  艾哈迈德也从该项目中受益,他身处建筑行业,找到一份新工作,慢慢地重新开始生活,然而,由于地震的影响,他被迫向邻里借款以应对困境。
  2023年,13000名叙利亚人从多达8轮的电子代金券项目中受益,马哈茂德和艾哈迈德就是其中之一。
  梦想和平
  地震发生一年后,国际移民组织正致力于资助长期恢复重建工作。国际移民组织加济安泰普分局负责人Lance Bonneau解释说:“我们的项目旨在解决紧急需求,提升应对能力,并为民众提供恢复重建所需的工具。”自2014年以来,国际移民组织一直通过加济安泰普向叙利亚西北部提供跨境援助,凸显了“国际社会持续支持的重要性”。尽管过去一年中已有众多民众获得了现金和生计援助,但需求依然旺盛,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民众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恶化。
  艾哈迈德说,目前仍有许多家庭急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与阿比尔抱有相同愿望的人们,渴望能够积攒足够的资金返回家园。她表示:“我衷心期望我和家人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有能力修复我们的房屋,让生活重回正轨。”
  然而,地震余波未消,战乱尚未平息,看不到尽头。叙利亚民众最为热切期盼的莫过于和平的到来。马哈茂德也表达了这一心声:“我们仅仅渴望拥有尊严与自由,重返地震与战争之前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状态。”
国际移民组织在叙利亚西北部的早期恢复重建、生计和粮食安全计划由法国、德国政府和叙利亚跨境人道主义基金资助。
翻译: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