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2日“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最新年度报告《浮尘公报》并指出,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正持续加剧,强调必须不断完善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
核心发现
沙尘暴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的3.3亿人口,报告重点介绍这类灾害的热点地区和影响。报告指出,尽管2024年全球沙尘地表平均浓度略低于2023年,但区域差异明显。在重灾区,2024年沙尘地表浓度仍高于1981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值。
全球每年约有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层,相当于307座吉萨金字塔的总重量,其中80%以上源自北非和中东沙漠。这些沙尘可跨越大陆和海洋传输数百至数千公里。
报告表明,虽然沙尘现象多为自然过程,但水资源与土地管理不善、干旱及环境退化越来越多地成为重要诱因。
报告指出,年均沙尘地表浓度峰值出现在非洲中部的乍得,达800-1,100微克/立方米(即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百万分之一克沙尘)。这里的博德莱洼地是全球最大的尘埃源。南半球沙尘浓度最高的区域重要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及南非西海岸。
2024年,主要沙尘源区浓度普遍低于长期均值,但受沙尘传输影响的区域浓度反而超过平均值。最易受沙尘远程传输影响的区域包括:西非与加勒比海之间的北大西洋热带海域、南美洲、地中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以及中国中东部地区。
健康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发的最新沙尘暴指标显示,2018至2022年期间,全球38亿人(近半数人口)暴露于超过世卫组织安全阈值的沙尘环境中,较2003至2007年的29亿人(44.5%)增加31%。
此外,暴露程度差异显著,相对未受影响地区每年仅数日,而沙尘高发区的天数则高达87%。
经济成本
报告表示,美国案例研究表明,沙尘暴的经济影响常被低估。仅2017年,美国因沙尘与风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540亿美元,较1995年的估值增长三倍以上。
这项估值涵盖以下成本:居民家庭损失;农作物损害;风能及太阳能发电效率下降;细颗粒物暴露导致的额外死亡率;裂谷热引发的医疗支出以及交通运输业损失。
全球行动
世界气象组织沙尘暴预警咨询与评估系统成立于2007年,旨在通过全球协调机制加强各地区业务化预报预警服务,以减轻沙尘暴对环境、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目前这套系统通过沙特阿拉伯、西班牙、中国和巴巴多斯四大区域中心开展协同运作。
此外,联合国防治沙尘暴联盟致力于加强全球协作应对沙尘危害。世界气象组织通过提供科学信息、监测数据及预报产品发挥积极作用。
联合国大会已将7月12日定为“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并宣布2025至2034年为“防治沙尘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