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际动态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网站信息汇编

发布日期: 2024-04-08来源: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字体: 打印 关闭本页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

国际合作机制网站信息汇编

 

一、事故灾害情况

202411日至315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网站(以下简称网站)摘发了81起严重和特别严重自然灾害事件和167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这些自然灾害事件造成至少843人死亡,超1000人受伤,生产安全事故造成超过800人死亡,101人中毒,超1400人受伤。具体如下:

(一)自然灾害情况

1. 洪涝灾害

网站摘发洪涝灾害25其中亚洲8起,受灾人数最多;菲律宾最重,1月中旬和2月上旬的两度洪水,超过30人死亡,150万人受灾。分析认为菲律宾属岛群国家,地少人多,城市灾害韧性建设差,其地理和生态环境使得强降雨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强降雨每年都会造成重大灾害损失。

南美洲是近期洪涝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南美洲国家遭受8起洪涝灾害侵袭。玻利维亚已有51人死于洪水、山体滑坡或建筑倒塌;玻利维亚全境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受暴雨威胁,与巴西交界的河流水位曾上涨超过14310日该国首都进入暴雨紧急状态,同时总统发布声明派遣3000民士兵和重型机械驰援灾区。巴西里约州、圣保罗州等多个州50多个城市进入洪灾紧急状态,阿克雷州1.1万多人流离失所,若尔当市城区80%多的地区淹没。312日,亚马孙州民防部门称该州两条河流水位上涨20.2

2. 森林火灾

网站摘发全球13严重森林火灾,集中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南美洲部分国家,其中澳大利亚和美国发生两起,南美洲地区发生9。据不完全统计,1月中旬澳大利亚珀斯北部森林大火过火面积2600多公顷,2月底维多利亚州西部森林大火过火面积2万多公顷,3万多居民被转移,100多所学校被关闭。美国是火灾受灾面积最大的国家,截止229日,226日得克萨斯州北部的“烟屋溪大火”已发展成为该州有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山火,过火面积达44万公顷,2人死亡,烧毁房屋数十栋,牲畜几千头。且仅有3%火势得到控制,受未来高温天气的影响,火势可能加重。

智利今年以来森林火灾死亡人数最多22日瓦尔帕莱索大区发生的森林大火,死亡已达134人。南美洲正处夏季,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0℃,当地环境和气象条件利于火灾蔓延,火场风速超40 千米每小时,火场蔓延速度达410 千米每小时,这场火灾是智利20108.8级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灾难。目前智利全境有92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超过3.1万公顷。与智利接壤的阿根廷丘布特省,一世界级森林公园在5天内过火面积达2000公顷。这场火灾发生区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且两个月未下雨,导致火势控制极为艰难,火线超过8公里

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严重,林火多发,124日,哥伦比亚国家进入自然灾害状态。哥伦比亚全境森林火灾500多起,977个市镇处火灾警戒中,由于气温仍在上升,降雨量极少,该国火灾风险将会继续提高。215日,内华达山脉发生新一轮火灾;224日,比查达省发生火灾,超7000公顷林地受到影响。

近期全球林火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巴西,巴西西北部亚马孙地区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接壤,长期受非法采矿和烧荒的影响,加上去年611月的旱灾,进入今年2月以来发生2940起林火,是1999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072月的1761起林火纪录多出约67%,是去年同期的4倍。

3. 风暴灾害和极端气温

网站摘发了12严重风暴灾害事件。从1月起,挪威、丹麦及美国北部等地区首先遭受风暴,气温低于-40℃,打破多地最低气温记录,其中美国蒙大拿州部分地区气温低至-48℃。在西欧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因风暴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来自北极的冷空气影响俄罗斯西部,莫斯科等地气温骤降至-30℃;美国加州地区因风暴影响发生475次泥石流,洛杉矶市中心3天降雨量超过20.3厘米,超过当地年均降雨量的一半,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降雪量超过30.5厘米持续近两月的冬季风暴共造成全美地区超过94人死亡

4. 火山灾害

全球火山灾害频发,但因灾区人口稀少,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今年以来,全球有10座火山发生较大规模喷发事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地区,在欧洲和北美洲也有分布。其中227-28日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80多次,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当地气候环境,导致多架航班取消。

(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在网站摘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中火灾和爆炸事故最多,发生45起,超过13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21日肯尼亚一辆装载燃料的卡车爆炸并波及附近燃气罐和仓库,引发大火,造成2人死亡、222人受伤。229日孟加拉一家餐厅发生46人死亡的火灾事故

金属非金属矿山发生6塌方事故,死亡110。马里发生一起非法经营且没有足够安全措施的金矿倒塌事故, 造成70多人死亡。印度、菲律宾和泰国发生多起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5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二、国外应急管理最新研究动态

匈牙利科学家发现一种预测火山爆发的新方法。通过分析高分辨率的矿物结构,量化出火山岩浆的演化条件,进而揭示火山爆发前的迹象。研究人员对休眠火山——乔马杜尔火山的长期研究发现,即使是长期休眠的火山,也可能因含水热岩浆的重新补给而迅速活化喷发,需要加强对这类火山的监测和预警匈牙利科学家的新研究有助于揭示这类火山爆发前的迹象

阿联酋沙迦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将新型人工智能用于地震概率评估模型中。该模型能分析更多新因素,如峰值地面加速度、地震空区和构造接触等。所开发的混合模型目前对阿拉伯半岛地区的地震概率预测准确度达90%,但该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还需进行下一步测试。

美国的地震学家发布一项评估地震影响的新指标:地震致死率荷载该指标是将地震致死率与国家人口规模进行比较,通过对35个国家近500年的地震分析,认为地震对小国的影响比大国更严重。尽管美国加州、中国和日本经常因地震震级和财产损失而登上头条,但小国的地震死亡口占比比大国高得多。地震最重要的潜在损失是人而不是财产,对于国家来说,生命损失比其他损失更重要。分析认为,低地震致死率荷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城市化,因为城市中的建筑采用了防震的材料和设计,而且相比农村,城市的应急救援响应速度更快。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通过卫星视频片段测量河流流速的新方法,该技术可取代或加强现有的河流监测方式,并改善洪水预测。研究演示了如何使用中国遥感卫星的视频片段来测量澳大利亚一河流12英里河段的洪水流量,测量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小于15%。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部署简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河流监测。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只能在无云层覆盖的情况下使用,但研究团队期待在未来进一步完善这项技术。

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预测海啸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地震波分析,能在5分钟内确定海底山体滑坡的位置、体积和潜在影响,支持海啸预警的快速发布。研究人员已在阿拉斯加一处高危地区部署了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虽然目前尚未实现实时预警,但这一进展对加强地震和海啸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减灾办通过分析2023野火灾害最新研究动态,发现日益严重的火灾正在加剧气候变化,破坏全球气候系统。火灾产生的烟雾会改变当地的天气,使火灾更加严重,过去的10年里,全球火灾范围显著增加。从木材生产林地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之前平均每年烧毁林地不到100万公顷,现增加了3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解决野火的创新方案,包括在巴西将牧场的花生或豆科牧草改为菠萝作物,在加拿大,将牧场改造成由西洋蓍草、白三叶草和落基山羊茅混合生态这些举措显著降低了火灾的强度,火灾蔓延速度也比普通草原更慢;另一项新研究显示,通过选择特定的天气条件,在不太干燥和不刮风的时候由消防员进行有计划的点火、烧荒,可大幅度降低毁灭性火灾的风险。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公布了“国际干旱实验”全球研究成果,该研究量化了极端短期干旱对六大洲草原和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的详细程度前所未有。数据显示,极端短期干旱对地上植物造成的损失相比常见干旱高出60%。随着气候变化,曾经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现在可能每25年就会发生一次。即使是不处于干旱地区的人们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审查项目在整个4年期间收集的数据,以评估全球多年干旱的影响。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全球变暖加剧了东亚地区台风所引发的极端降雨强度该研究设计了一个3千米的高分辨率气候模拟模型来研究全球变暖对台风强度和极端降雨的影响。他们对20112020年登录朝鲜半岛的4个超强台风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条件设置为全球气温未变暖的情况下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台风引发的降雨面积扩大了16%37%

一名美国大气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减少了全球极端严寒事件的发生,但是极端寒冷的强度却增加了。气候变暖增加了极地涡旋的破坏性。过去几个月里,受北极寒流的影响,美国蒙大拿州到得克萨斯州的日最低气温记录全部被打破,数千万人受到危险的低温影响。预计未来这种极端严寒事件的严重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30多位澳大利亚顶尖气候学家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2023年澳大利亚经历的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火灾、洪水、热浪等。第一季度发生极端降雨,1级热带气旋“艾莉”受到气候变化的促进作用,使昆士兰州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切断了北部地区交通系统导致粮食短缺;第二季度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冬天,平均气温比往年上升℃;第三季度南澳大利亚遭遇破纪录的高温热浪,赛杜纳的气温高达38℃。随着气候持续变暖,这种寒冷季节的异常高温和热浪将更频繁、更强烈;第四季度灾害共生事件频繁发生,维多利亚州洪水和火灾共生,炎热干燥的冬季使季节性火灾提前,塔斯马尼亚州强风和暴雨共生,暴雨导致土地松软,强风紧跟其后,大量树木被吹倒。共生灾害的综合影响比不同时发生的单一灾害影响更大,随着气候变化,这种共生事件在热带地区将会更频繁的发生。

奥克兰大学的一名教授发现2年前汤加洪加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事件造成生命损失极小的最重要因素是提高公众意识,其次是有效的预警系统。2年前的汤加洪加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是本世纪最大的火山事件,高达20的巨浪袭击了汤加主岛,海啸影响南太平洋80%地区。但巨大的灾难仅致4人死亡,火山事件2周年之际,对事件原因的科学调查取得新进展,汤加通过海啸科普宣传、学校和社区活动提高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人们知道在海啸预警发布后该如何去做,并第一时间转移到安全地带,成功疏散人群减少伤亡。

气候影响实验室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的人类气候地平线平台上的新数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全球1400万人面临着洪水风险,预计到本世纪末,该数据会上升到7300万人此外,数百个沿海城市将面临更大的洪水风险,包括巴西、贝宁和印度等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许多低洼地区面临永久性洪水威胁,成为沿海社区发展的障碍,到2100年,大约16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比希腊或孟加拉国的领土还大)将被淹没。这些预测并非已成定局,相反,它可能会促进我们持续推进减排行动。

澳大利亚专家建议维多利亚州政府采取地下铺设输电线路、加强植被管理和安装快速开关等措施加强电网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20242月中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遭遇毁灭性风暴,风暴严重破坏了输电线路和电网设施,当地的电线杆和电线普遍受损,近五分之一的家庭断电,主要输电系统濒临崩溃上次导致维州电网瘫痪的风暴发生在202110。为应对极端天气对电网造成的破坏,专家强烈建议把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埋在地下加强植被管理,以及安装快速开关,其中快速开关能够迅速清除故障,减少线路倒塌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三、国外防灾减灾发展和举措

太平洋岛屿国家瓦努阿图在气候行动和灾害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瓦努阿图通过吸引和动员当地企业,提高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能力,并在联合国支持下积累了丰富经验。瓦努阿图发布的《灾后快速恢复指南》介绍了企业如何融入社区进行备灾、应对灾害并从灾害中恢复过来。这些经验对其他岛屿国家有借鉴意义,可以通过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对等学习提高抗灾能力。

荷兰安特卫普市正进行斯海尔德码头防洪堤的改建工程,以提高防洪能力防洪堤采用自闭设计,平时隐藏在水下,仅在需要时升起,以保留景观和公共空间。为测试新防洪堤的强度,专家在三角洲水道进行了载荷测试、波浪测试,结果显示防洪堤在模拟风暴潮条件下表现良好。工程预计于2028年完工,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自闭水闸。

厄瓜多尔红十字会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降雨,启动了早期行动方案,并持续监测相关预测。预计20242月后的气象威胁级别非常高,可能导致沿海区域河流泛滥,社区发生洪涝灾害。该红十字会预测了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并制定了包括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包和现金支援在内的行动计划。此次行动建立在之前的援助基础上,协调其他机制支持高风险地区,包括预先放置援助包、分享危险信息和培训志愿者等。

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的数字公共工程模型为肯尼亚政府开展非正式定居点改进项目提供创新方法。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人口增长迅速,导致非正式定居点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足。为改善这些条件,肯尼亚政府开展非正式定居点改进项目,创新应用了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的数字公共工程模型,为年轻人提供了数字化技能学习和创收机会。此项目受到社区18-25岁青年们的热烈反响,收到1000多份申请,涉及300多个岗位。目前该项正在评估其相比与传统方法的优势,并计划将该方法扩大到肯尼亚其他定居点。

气候风险和早期预警系统(CREWS)倡议指导委员会首次在不发达国家柬埔寨和老挝举行会议,决定为两国提供700万美元额外资金,支持在两国推广全民预警倡议,使总投资达到1200万美元。柬埔寨是30个选定国家之一,由于气候变化,该国洪水和干旱越发频繁、严重,因此监测、预测和通报这些极端事件是优先事项。在CREWS框架下,世界气象组织及联合国减灾办支持推广全民预警倡议,已完成能力评估和投资计划,并在三个流域开展洪水预警系统试点,视频化监控洪水风险。此外,还举办了两个技术讲习班,编制了国家洪水和干旱风险概况,以支持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减少灾害风险措施。

世界银行披露,去年世界银行联合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使用全球灾后损害快速评估(GRADE)方法对叙利亚地震造成的物质损害进行了快速远程桌面评估。在政府损害数据和报告、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公开数据库、叙利亚现行建筑单位成本分析等数据的支持下,报告对住宅和非住宅建筑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害进行了快速评估。此方法旨在短期内进行快速的远程估值,为早期决策提供信息,并非为了替代几周或几个月后的详细分析报告。